首页 资讯 正文
串姑娘(“串姑娘”何意?景颇族“串姑娘”是什么习俗?)

来源:网友提问 浏览数:5819 关注:333人

最佳回答:

大家好,近很多小伙伴想了解串姑娘,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与串姑娘相关的内容分享给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一览:

“串姑娘”何意?景颇族“串姑娘”是什么习俗?

“串姑娘”是景颇族青年男女们的一种求爱的方式,“串姑娘”是男女结婚之前的一个经历,人们可以通过走亲访友,跟别人聊天,在一起相处得多了,彼此之间产生了爱慕之情,这就是“串姑娘”。

“串姑娘”在当地的话叫做“干 总”,每年的春节就是大家“串姑娘”的好日子。因为在这样一个隆重、热闹的日子里,村子里的青年们可以带上好吃的,邀请大家一起出去野餐游玩。在这个过程中,大家聚在一起唱歌跳舞,聊天交流,彼此表达自己的心意。除了春节这个节日,平日里大家也会有“串姑娘”的活动。到了景颇族的晚上, 女女们就回向竹子丛中走去,表达自己的感情,或者在一起吹箫唱歌。也会有人在这里睡觉,但是大家都严守规矩。

通过这个活动,彼此之间的交流多了,产生了一定的感情,就到了互相送礼物的阶段,男孩子会送出自己亲手雕刻的竹筒,女孩子则是自己绣的手绢。等到了两人感情稳定后,就会向外界公布两人的关系,并请大家一起喝酒。在此之前,他们的活动范围都仅限于当地的“公房”中,等到这个阶段过去了,他们才能走出“公房”,才能在公众面前自由恋爱。

等到了要结婚的时刻,男方就会请“勒脚”,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媒人到女方家提亲,女方答应后,双方就开始一起商量结婚的日子和注意事项。结婚当天,迎亲的队伍来之前会先有三声 鸣,随后第一个走来的就是男方请的媒人和女方的媒人,中间是伴娘和新娘。新郎在大家的欢呼声中,将新娘迎进了家中。这就是“串姑娘”和景颇族当地结婚的习俗。

串姑娘(“串姑娘”何意?景颇族“串姑娘”是什么习俗?)

佤族的风俗习惯

一、穿戴

历史上的佤族,男人穿黑色短衣和宽口大裤。妇女着掼头衣和横条花短裙,饰物有项圈、项链、手镯、腰箍和脚箍等,大部分为银制品或竹藤制品,或涂上天然色料,或取决于自然的色彩,几乎为男女老少所共同喜爱。

随着社会的发展,佤族的服饰也开始有了变化,出现了长裙、筒裙以及一些较为有时代感的衣着和装饰,但佤族聚居的地区仍然保持着传统的民族特色,且大多数衣服的原料是自种的棉麻,按其传统的方式,加工制做的,织出的图案像孔雀、白鹇等羽翎,有的像灵猫、鲮鲤等毛皮的图案。

二、居住

佤族的村寨多建在山腰或小山巅。在西盟地区有的村寨已有数百年的历史,聚成了数百户的大寨。佤族喜欢住竹楼,部分改住土坯平屋,这是后来改变的新的住宅形式。竹楼可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住人,下层关牲畜。

房内陈设简单而明快,必不可少的是一个供人使用的火塘和一个供祭祀之用的火塘或供祭祀与牲畜饲料加热的火塘。

三、饮食

佤族多用竹筒煮饭,吃饭时,由主妇按人数分食,一次平均分完。喜欢嚼槟榔、喝酒,有“无酒不成礼,说话不算数”的说法。水酒用小红米发酵后制成,多盛于大竹筒内,插入细竹管吮吸。佤族人也有饮浓茶的习俗,而喜食辣椒是男女老少的共同嗜好。

四、婚嫁

佤族的家庭形式为一夫一妻制的小家庭,财产多由幼子继承,女儿没有继承权。佤族命名时用逆式父子连名制,由自己上溯祖先。佤族所有家族向上推算出的早一代的名字都叫“司岗”,意为葫芦或石洞,是对母权的崇拜。

男女在婚前可以自由交往,称为“串姑娘”,青年男女群聚在一处,对唱情歌,用赠给槟榔、菸草表示定情。但缔结婚姻由父母作主,男方要交几条牛的聘金,称为“奶母钱”和“买姑娘钱”。有时父母一方不同意,则双方逃婚,父母也不追究。过去佤族曾流行姑舅表婚,现已有较大的改变。

五、丧葬

佤族实行薄葬,村寨有共同的墓地。有些地区则保留将亡人葬于竹楼下或竹楼附近的习俗。

扩展资料:

佤族概况:

1、佤族,中国、缅甸的少数民族之一,民族语言为佤语,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德语支,没有通用文字,人们用实物、木刻记事、计数或传递消息。

2、佤族主要居住在中国云南省西南部的沧源、西盟、孟连、耿马、澜沧、双江、镇康、永德等县和缅甸的佤邦、掸邦等地,中国境内还有一部分佤族散居在保山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昆明市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等地。

3、佤族的起源,普遍流传着《司岗里》的神话传说。按照沧源佤族的解释,“司岗”是“葫芦”,“里”是“出来”,意即从葫芦里出来的人;按照西盟佤族的解释,“司岗”是“石洞”,“里”是“出来”,意即“人是从石洞里出来的”。

4、佤族的宗教信仰有原始宗教、佛教和**教三种。

5、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中国境内的佤族总人口数为429709人。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佤族的饮食习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佤族

佤族婚俗

佤族的婚姻大都是通过自由恋爱缔结的。结婚的年龄一般在20岁左右,多男大女小。但青年男女从十五六岁便可开始参加谈情说爱的社交娱乐活动。这种恋爱活动俗称“串姑娘”。“串姑娘”是以群体方式进行的,在正式确定恋爱关系之前,单独活动的较少。在此活动中,男子始终处于主动地位。婚礼一般在秋季后举行,过了春节不宜再举行婚礼。

佤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现有人口35万多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南部的沧源、西盟、澜沧、孟连、双江、耿马、永德、镇康等县的山区与半山区。即澜沧江和萨尔温江之间、怒山山脉南段的“阿佤山区”。与汉、傣、布朗、德昂、傈僳、拉祜等民族交错杂居。

 

汉代以后,云南便有了"濮人"居住。唐代,"濮人"、"望人"分布在东自景东、巍山,西至腾冲、梁河,南自镇康,北至永平的镇西地区。"濮人"可能是对居住在这一带的讲佤崩语的各族先民的总称。"望人"可能主要是佤族先民。历史文献中"望蛮"、"望苴子"、"外喻"等名称,与现在佤族的自称"佤"基本相同或十分相近。佤族自称“佤”、“巴饶克”、“布饶克”、“阿佤”、“阿卧”、“阿佤莱”、“勒佤”等。他称有“拉”、“本人”、“阿佤”、“佧佤”等。史称“哈喇”、“哈瓦”、“卡瓦”等,意为“住在山上的人”。根据本民族的意愿,1962年定名为“佤族”。

 

佤族婚俗历史:

佤族现在实行一夫一妻制,历史上也有多妻的现象,在一夫多妻家庭里,大老婆在家庭中没有特殊地位,小老婆也不受歧视。过去,佤族也有转房的习俗。丈夫去世妻子可以转房给弟弟,如弟弟已婚,经嫂嫂和弟媳同意,亦可转为弟的小老婆。如女方不愿意转房,也可另嫁,但必须由新夫家付聘礼给亡夫之弟或同姓家族。夫妻不和,也可以离婚,但若为男方主动提出,则不退聘礼;若女方提出,则要退回聘礼。

 

在云南沧源一带的佤族,还有一种独特的男女恋爱方式:男女青年背靠背躺在地上谈情说爱。小伙子向姑娘赠送东西表示求爱之后,就可以到姑娘家去幽会。不论什么时候,是否有人在旁,小伙子一进姑娘家,就侧躺在院子中间,这等于告诉姑娘家人,求婚的小伙子来了。遇到这种情况,姑娘的家人会无动于衷,继续做自己的事。而姑娘无论是否同意,都要从竹楼中走出来,躺在小伙子身边,两人在众目睽睽下背靠背地窃窃私语、情意绵绵。如果姑娘同意小伙子的求婚,她会慢慢转过身来,和小伙子面对面地谈话对歌,一直到海誓山盟,才从地上站起来。小伙子在姑娘和家中成员的欢送下,高高兴兴地离去。如果姑娘无意,那么她虽然也躺在地上,但对小伙子的情话会闭口不答,小伙子讲得口干舌燥,眼见无望,也会知趣地爬起来,另外再找对象。

 

佤族婚俗简介:

佤族恋爱、婚姻比较自由,青年男女一般十五六岁就开始谈情说爱,形式是“串姑娘”。吃了晚饭,姑娘们就三五相邀于一家,等候小伙子们到来。小伙们也三两成群到姑娘家串马。串姑娘时,男女青年结下情谊,再经过多次交往,加深了解之后,如果小伙子爱上了某个姑 娘,便托人或亲自给姑娘送去求婚礼物。如果姑娘收下礼物,就算答应了男方求婚。然后小伙子请媒人作伴,带上两包茶叶,两桶酒到女家向女方父母正式提亲。妇方父母同意后,小伙子还得带上同样的礼物再到女家去“和翁”,即把婚事进一步定下来。“和翁”的当晚,小伙子提一挂肉到姑娘家,请全寨人都来吃一点。至此,婚约才算后订妥。

 

佤族订婚婚俗:

在云南芒堆的佤族青年订婚要经过飞玉(串姑娘)、地亚(抢姑娘 鸡看卦)、都帕(送定亲礼)三个阶段。

 

飞玉(串姑娘)

在飞玉(串姑娘)中,主要有唱情歌和“散海”(梳头)两种形式,其中尤以“散海”(梳头)为有趣。“散海”是由女青年中年纪较大的自愿作为代表,轮流给小伙子们梳头。凡是参加“飞玉”的小伙子都要接受姑娘的梳头。在梳头中,姑娘小伙窃窃私语,相互试探对方对自己有无爱意。如果双方比较投缘,那么姑娘的动作就显得柔和多情,故意拖长梳头的时间,即使其他人有意见,他们也是不会在乎的。

 

地亚(抢姑娘 鸡看卦)

“地亚”是男女双方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时机已经成熟,考虑婚嫁了,但必须让伟大的“梅神”知道和同意这件事,所举行的抢姑娘 鸡看卦活动。“地亚”这天晚上,小伙子和他的媒人约上几位同伴,假装到姑娘家“串”。到夜深人静时,人们都已熟睡了,媒人示意姑娘走出房门,姑娘一跟出来,未婚夫就将她的包头抢了跑。姑娘追上去要未婚夫还她包头,小伙子说:“你的包头已经是我的了。”然后又向前走,如果姑娘不走,其他人就推着她走。这时是姑娘选择自己终身大事的关键时刻,如果不同意或临时变卦,她就必须大声喊叫父母亲友将小伙子们赶走。如果同意,她就会假意要包头,一路跟着未婚夫到男方家。到了男方之后,人们 鸡祭神,求神让婚姻顺利成功,接着大家高高兴兴吃鸡粥。到了第三天,未婚夫就可以带上媒人和礼物去女方家中说亲了。

 

都帕(送定亲礼)

定亲之后,还要经过三次“都帕”,每次都有严格要求和标准。第一次要送“百来惹”(氏族酒),要6瓶,给女方父亲氏族的男掌家人吃;第二次要送“百来孟”(邻居酒),也是6瓶,给村寨中人吃;第三次要送“百来拔西歪”(开门酒),只要一瓶,给姑娘的母亲吃。

 

佤族婚礼仪式:

佤族的婚礼仪式简单而质朴。佤族小伙子的求婚热烈大胆,小伙子看上意中人后,便要寻找机会夺姑娘的项圈或手镯装饰品。被抢姑娘即使心中非常爱那个小伙子,也要大叫大嚷,佯作反抗。这种风俗人们称之为“独特然木”。小伙子把姑娘的装饰品夺去后,如果姑娘在三两天内不来索取,就等于接受了求爱,双方即可禀告父母占卜完婚。

 

青年男女结婚一般都选择在农闲季节:一是在农历四月,即佤族举行砍牛尾巴祭祀活动到盖木鼓房前这个月内;二是九月至十二月之间,从修完房屋晒台到祭祀水鬼这段时间内。佤族姑娘出嫁,父母要为她准备嫁妆。嫁妆主械有衣服、被盖、纺织工具和生产工具。姑娘出嫁时所戴的银器饰品一律不陪嫁,而是采取借戴的形式,借戴一两年后归还娘家,要不就由新郎家出钱购买。

 

佤族的结婚仪式比较简单,婚期共三天。第一天,男女双方各自请本寨的乡亲们来吃一餐酒饭。第二天,男方给女方家送去聘礼,聘礼中含有部分现金、部分结婚用品和送给女方家的礼物。第三天,父母牵着姑娘的手欢欢喜喜同迎亲队伍一起送到男方家。新娘来到男方家后,由魔巴 鸡看卦,并对新婚夫妇祝福。

跺脚舞的串姑娘

串姑娘这种恋爱方式在旁人看来也许感到很奇特,因为佤族青年男女这种“串姑娘”式的谈恋爱,不是一对一对地谈,而是一群一群地谈。由于阿佤山区受亚热带气候的影响,通常十五六岁的佤族姑娘就已经发育成熟,出落的很漂亮了,这也就意味着她们从此可以参加串姑娘的活动。每当一天的劳动结束后,夜幕降临,三五成群的小伙子们便相约而聚,弹着三弦,吹着竹笛,一起来串姑娘。姑娘们也与几个相处较好的伙伴聚集在其中一个人的家中,等着小伙子们来串。而此时姑娘的父母对来串的小伙子们表示过礼节 的欢迎后,便会回避,以便让年轻人无拘无束地欢笑。在恋爱期间,无论姑娘还是小伙儿都可以同时拥有几个恋人。那些勤劳善良的漂亮姑娘有时甚至会有十几个恋人。这是姑娘魅力的体现,佤族的习俗和舆论不会对此有任何非议,恋人们之间也不会因此而争风吃醋发生冲突。其实,串姑娘这种集体 的恋爱活动,男女青年们并不完全以婚姻为目的,更多地是把它当作一种社交活动来进行。 跺脚舞以男女青年们舒展而优美的舞姿,十分细腻而形象地表现了串姑娘--这种佤族青年男女相互表达爱慕之情的独特方式。

以上就是串姑娘的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获赞:511

收藏:26

回答时间:2024-05-19 05:33:45

  •  标签:  

原文链接:http://www.ahhrhs.com/257352/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网友投稿,编辑整理发布,如有不妥之处,请与我方联系删除处理。

今日更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