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正文
如梦如幻如泡影(如梦如幻泡影露电亦如是啥意思?)

来源:网友提问 浏览数:7464 关注:128人

最佳回答:

大家好,近很多小伙伴想了解如梦如幻如泡影,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与如梦如幻如泡影相关的内容分享给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一览: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

偈诵的解释!

因一切有为事相,皆是缘聚则生,缘散则灭。变化靡常,执捉不住。如梦、幻、泡、影、露、电然,似有似无,

应于一切有为法,作如梦、幻、泡、影、露、电观。知其当体即空,不生贪著,乃能不取也。

如上所说,本科大旨已明,兹再详细说之。

当知如如不动,是真实 。亦即所谓不生不灭之无为法。前云: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今不令观无为法如如不动之真 ,而令观有为法缘生无实之幻相,何也?此我世尊深知凡夫之病,特为巧开方便也。此中有二要义:

(一)凡夫之所以为凡夫者,无他。背觉合尘,向外驰求耳。何故向外驰求?无他。分别幻相,贪著幻相耳。何故分别贪著?无他。误认一切有为法为真实耳。由是之故,愈迷愈深,不肯回头,永被轮转矣。故今入门初步,先须令其深观一切有为之法,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电,莫非虚假,一切皆空,到底一无所得。所得,唯一苦味而已。且其苦无穷,说亦说不出。所谓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是也。果能常作如是观,洞明皆空之理。庶几不再受*,而能死心蹋地回光返照乎!此所以欲观无为之真 ,应先观有为之幻相也。此第一要义,必应了知者。

(二)一切凡夫 光,早被无明隐覆。有如一轮杲日,尽被乌云遮盖。光明全暗。太阳看不见了。此亦如是。妄念纷动,未曾暂停。今欲观之,而能观所观,莫非无明妄识。何能观见本 ?此与满天黑云看不见日光,看来看去,无非昏扰扰相,是一个道理。故圆觉经曰:“以轮回心,生轮回见,入于如来大寂灭海,终不能至。”

轮回者,生灭之意。寂者,无声。谓真如非可以言诠也;灭者,无形。谓真如非可以相显也。竖穷三际,横遍十方,曰大。体备万德,用赅万有,曰海。如来大寂灭海,即谓如如不动之本 也。可怜凡夫,全是生灭心。即发心作观,亦是生灭见。今欲以此生灭心,生灭见,观不生灭之圆觉 海,全然反背。故曰不能至。不能至者,言其南辕北辙也。

然则修圆觉者,欲觉照如如不动之 ,岂非竟无下手处乎?我世尊大慈,今语之曰:勿忧,有妙法在。其法云何?宜观诸法缘生,自有入处矣。此意,无异曰:初不必强息妄念。虽欲息之,亦不可得也。

但当向有造作,有对待之一切有为法上,观察其变化无常,如同梦幻泡影露电一样。使此心洞明一切诸法,不过缘会时,现有生起之幻相耳。实则生即无生。从此可知,表面虽万象森罗,而其底里,全然乌有。时时处处,如是观察觉照,便有不可思议功德。

何谓功德不可思议?当知观诸法缘生之理,若领会得一切法当体是空,便能契入诸法空相。相空则 自显。何以故?有相,则诸法千差万别,相空,则诸法一如故。诸法一如,即是 光显现故。 光显现,即是无明已明故。虽无明未必遽断,未必遽与如如不动冥合,而智理冥合,实基于此。何以故?妄念从此日薄故。对境遇缘,不易为其所转故。由是言之。观诸法缘生,无异观诸法空相。观诸法空相,无异观如如不动也。换言之。观生灭之有为法,如梦如幻。便不知不觉引入不生不灭之无为法矣。功德何可思议哉!此第二要义,为吾人更应了知者。

合上说两重要义,可见作如是观,譬如用起重机,四两可以提千斤,毫不吃力。轻轻巧巧,拨云雾而见青天。真善巧方便也。

一部甚深经典,归到极平淡,极切近,四句偈中。一切众生,无论利钝,皆可随顺而入。此之谓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此之谓真实义。

此与序分所序穿衣吃饭等事,同一趣味。皆是指示道不远人,即在寻常日用中。须于寻常日用中,看得透,把得定。成佛、成菩萨,便在里许。所有自度度他等行愿,乃至礼佛诵经诸事,当视同寻常日用,造次颠沛弗离。而又行所无事。庶乎其近道矣!

故得此四句偈,不但全经在握,一切佛法在握,而成佛、成菩萨,亦在握矣。所谓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者。今乃知诸佛及法,皆从于一切有为法,作如是如是梦幻泡影露电等观出耳。

佛经中所说有为法之譬喻甚多。梦幻等喻之外,如乾闼婆城、水月、树橛、绳蛇、空花、兔角、龟毛、等等。其大旨,无非显示万法皆空之理。警告凡夫,不可认以为实。以破其分别执著,引令出迷耳。魏译金刚经,其喻有九。曰:一切有为法,如星、翳、灯、幻、露、泡、梦、电、云,应作如是观。秦译则约之为六。多少虽殊,理则一也。

人人皆知水中之泡,极其脆薄,易坏灭。殊不知世界亦然。勿谓江山千古也。虽整个世界,未遽坏灭。然而陵谷山丘,桑田沧海,时起变化。足证时时在成坏中。此年事稍多者,所常经验之事。原非理想之谈。

且楞严又云:“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有漏微尘国,有漏,明其必坏。微尘,明其其细已甚也。三有,谓三界也。此段**,是说晦昧之虚空,在大圆觉海中,如海上之一泡。沤,即泡也。而微尘国土,更是依附海泡之物。泡若灭时,且无晦昧之虚空,何况三界耶!一切学人,常当观照此理。所认之虚空,尚是晦昧的昏扰扰相。尚且渺小如泡。何况世界,何况此身,何足算哉。岂可遗弃包含虚空,囊括三界之真实圆明 海。而认一渺小脆薄,成坏无常之浮沤乎。

至于影者,望之似有,考实则无。此身亦然,虚妄现有,考实则无。譬如镜中人影,因照则现。肥瘦长短,纤毫不爽。此身亦然,因心造业,循业而现。寿夭好丑,因果难逃。南岳思**曰:净心如镜,凡圣如像。此明身之可见,因净心本具见 。犹如像之可见,因明镜本具照 。岂可因其可见,遂误认为实有!且净心之见 中,本无此身。不过见 发现之影耳。亦犹明镜之照 中,本无此像。不过照 发现之影耳。以上所说,犹是以幻身望于净心,明其为净心所现之影。若约幻身当体说之,亦复如影。何以故?除五蕴外,了不可得故。而且五蕴中之色,即是四大。四大既如浮沤。其余受想行识四蕴,又莫非虚妄。(名曰妄想,故是虚妄。)然则即五蕴本身,已了不可得矣。何况五蕴假合之幻身,其为似有实无可知。了不可得者,言其有即非有也。正如影然,但昡惑人眼耳。其实本空也。

一切凡夫所执著以为实有者。识心、世界,及其自身也。今一一破其惑曰:识心如幻,(前言世间即是戏场,一切众生即是戏埸中脚色,莫非识心业缘之所变现,故曰如幻。)世界如泡,此身如影。身、心、世界,尚且虚妄非实。则其余一切有为法相可知矣。然而迷途众生,虽知身心世界非实。或犹因循怠忽,不能勤作如梦如幻如泡如影之观。因又警策之曰:如露如电。露则日出而晞,留不多时。电则旋生旋灭,刹那而过。所谓生命在呼吸间。当加紧用功,如救头然也。合此如幻等五喻观之。即是观于万事如梦,有即非有。故曰:如幻等五观,是别。如梦观,是总。

观此六喻,虽是观诸法空相。即是观如如之 。以 相本来融通故也。故观缘生,即可契入如如不动。故无为法 ,从观有为法相如梦幻入手,便是两边不著,合乎中道。此义前已详谈。

今再以三 三无 说之六喻中随拈一喻,皆可明三 三无 之理。兹且约总喻如梦说。余可例知。

三 三无 ,见于楞伽经,及法相宗各经论。此为相宗精要之义。佛说法相,原为明此。若不知注重,但向琐细处剖晰。虽将一切法相,剖之极详。未免入海算沙,失其所宗。当知三 三无 之义,学 宗者,亦应通晓。因此义贯通 相。若知此义,则于缘起 空,更能彻了。修持观行,更易得力。盖上来所说如梦观,尚是总观大旨。若依三 三无 之理观之,则更入深微矣。

何谓三 ?(一)遍计执 ,(二)依他起 ,(三)圆成实 。遍计执者,谓普遍计较执著也。即 宗常说之分别、执著、攀缘、无明、妄心、妄想等。 宗亦谓之分别 。此是妄想,云何称之为 耶?意在明其虽是无明妄想,然为真心之所变现,非离真实 而别有也。但相宗名为遍计执 ,是单约凡位说; 宗名曰分别 ,则兼约凡圣说。圣位之分别 ,是明其应缘示现,对机说法,丝毫不爽。似有分别,盖约众生边望之云然耳,非谓圣位尚起念分别也。当如是知。

总而言之。一部金刚般若,无住妙旨,全在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上。而欲达到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全在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上。一切学人,当从此观,随顺而入。此观,正是金刚慧剑,无坚不摧,无无明烦恼而不破也。故应如是演说,如是受持。永永流通此绍隆佛种之无上**也。

如梦如幻如泡影(如梦如幻泡影露电亦如是啥意思?)

如梦如幻泡影露电亦如是啥意思?

以梦、幻、泡、影、露、电等来比喻世间的一切法皆是无常,是有名的《金刚经》六如偈,这段**告诫人们不要妄想执著,一切都是过眼云烟,要拿得起放得下。

出处:这句话出自《金刚经》。

释义:一切因缘的产生的生灭现象与法则,如做梦一样,梦境里一切空洞虚假,如幻术一样,实际是技法作用在示现,如气泡一样,空无自 ,并无永恒实体,又如水中倒影,看得见摸不着,也如朝露,日升消散,日落聚集,亦如闪电一样,稍现即灭,生生灭灭均无常态。

原文释义:

(1)原文是有9喻的,而鸠摩罗什的金刚经只有6喻。九喻分别为,星,翳,灯,幻,露,泡,梦,电,云。

(2)这里面前三喻是从造业之因的角度说,中间三喻是从业报之果的角度说,后三喻是从三世的时间角度说。

(3)星代表凡夫因为无明其智慧如同星光一样微弱,无法和日月同辉,翳代表凡夫因为我执如同带有病眼一样会见到无中生有的空花,灯代表凡夫因为贪爱而不断轮回如同为燃灯增添燃料而让灯火不断燃烧。幻是指业报之器界如幻,露是指业报之色身如露,泡是指业报之所受如泡。梦是指过去生如梦,电是指今生如电,云是指乌云,藏有雨水,是指未来生如同乌云,藏有所造业因。

“一切有为法 有如梦幻泡影 如梦亦如幻 如露亦如电 当作如是观”的意思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佛学术语,泛指一切有作为、有造作的因缘所生法。即包含一切事物、物质、精神,以及所有现象的存在。原意作“由因缘而起的存在者”。有为法是无常之法,如《金刚经》(鸠摩罗什译)偈子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华严经》卷二十五载:“如实知一切有为法,虚伪诳诈,假住须臾,诳惑凡人”。

通俗解释“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意思就是:一切依靠因缘而生的法,都如梦幻,如泡沫中的影子,如雾霭一样的不可琢磨,无常变幻。同时又如同闪电一样的快速变化。我们要无时不刻地这样看待这个世间的一切,不要执着它而被它束缚我们本来解 自在的体 。

梦幻泡影、露、电,皆为虚而不实之相,因缘和合,缘起缘灭,瞬息即逝,以之喻娑婆世间一切因缘而生、因缘而作之有为法,甚为贴切。所谓 空缘起,缘起 空,如是如是。

故而识者,不可耽于声色幻影,而造作无数业因,因因循环,轮转三界,不得出离。当奋迅勇猛、精进不懈,趋入菩提大道,证悟无生正法。

扩展资料

金刚经(佛典)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来自印度的初期大乘佛教。因其包含根本般若的重要思想,在般若系大乘经中可视为一个略本;本经说“无相”而不说“空”,保持了原始般若的古风。

本经六种译本中,通常流通的是鸠摩罗什的初译。如印顺法师所说,此后的五译是同一唯识系的诵本,比如菩提流支、达摩笈多等,都是依无著、世亲的释本译出;只有罗什所译为中观家(般若系)的诵本。又如吕澄说,罗什传龙树的般若学,所以能“心知其意”;到玄奘新译般若经,《金刚经》其实已“面目全非”了。

《金刚经》在印度有唯识家(无著、世亲)的论释。传入中国,三论、天台、贤首、唯识各宗都有注疏;然而中国佛教深受真常唯心一系大乘的影响,各宗表面上阐扬《金刚经》,实际上阐扬常住佛 和如来藏。

又在三教合流环境下,明清以来,三教九流都来注解《金刚经》,杂合浓厚的真常理论和儒道信仰。又受密教影响,《金刚经》被附加密咒形成读诵仪轨。此外,民间还出现各种离奇的灵验感应录。般若经典《金刚经》被真常化、儒道化、迷信化之中,在中国特别的盛行起来。

本**义次第的艰深为古印度学者所公认,如无著说:“金刚难坏句义聚,一切圣人不能入”。依龙树所示《般若经》的“两番嘱累”,《金刚经》的“初问初答”即宣说“般若道”,“再问再答”宣说“方便道”。

本经侧重广观万法(《心经》则侧重观身心五蕴),阐扬发菩提心,行无我的大乘菩萨道;彻始彻终归宗於般若无住的离相法门,以此明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金刚经

“所见所感,皆如梦如幻如泡影”是什么意思?

对人世间看到的很多事情和人都有了自己的感悟,但是这些都像是梦里一样都是幻象

很美丽很美好很和平,后一旦醒了这些梦里的事情就像泡泡一样破碎了。

形容美好的事物/事情很容易破碎(易碎)要更加珍惜。

句子出处:

①一切所触所感,皆如梦如幻如泡影。——镜像《游戏》

②如梦如幻如泡影,赏风赏月赏秋香。——未知

③窗外落花凄迷,如梦如幻,屋内麝烟消散,如幻如梦。夕阳又下小楼,我日日如此消磨时光,心境如水烟迷离。寂寞为空山落花。——安意如《当时只道是寻常》

④一期一会一生缘 ,如梦如幻如泡影 。无念无怨无悔恨 ,难舍难弃难愿违。——未知

造句:

①活了这么久,经历了许多事情有好有坏,但是这些都如梦如幻如泡影,终陪我一起消散。

②我离开家乡很久了,我想起昔日往事如梦如幻如泡影,再回到家乡一切物是人非。

以上就是如梦如幻如泡影的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获赞:318

收藏:53

回答时间:2024-05-21 07:53:15

  •  标签:  

原文链接:http://www.ahhrhs.com/256069/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网友投稿,编辑整理发布,如有不妥之处,请与我方联系删除处理。

今日更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