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正文
梅岭三章是谁写的(梅岭三章的作者是谁?)

来源:网友提问 浏览数:5860 关注:365人

最佳回答:

大家好,近很多小伙伴想了解梅岭三章是谁写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与梅岭三章是谁写的相关的内容分享给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一览:

《梅岭三章》全诗赏析是什么?

《梅岭三章》的全诗赏析如下:

第一首诗的前两句用倒接法。照理说诗意顺序应是先写革命事业的开创自然是备极艰难,总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再谈如今自己面临即将来到的牺牲的心情。但做诗要是顺着这个意思去写,就显得太平实。诗人把“断头今日意如何”一提前,恰似晴空中的一声惊雷,把一个革命者面对牺牲的情景一下子推到了读者面前,给整个组诗造成了一种苍茫悲壮的基调。对读者来说,则能产生一种凝精聚神,急欲一读的强烈效果。再说这一组诗主要在于抒写一个革命者面对牺牲的胸怀,而不在于述说革命创业的艰难,所以这一提前又有侧重意义。而更重要的是,这个开头对整个组诗起到了大气包举,笼照全篇的作用。所以这是一个发端突兀,豪气凌云的极好的起句。后两句以“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作结,是对前面自问式起句的呼应,也可以说是自答之词。但这里丝毫没有议论式的叙说,而是以一种奇特的悬想,形象地表明了陈毅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至死不渝的心迹,即使化作鬼魂,也要在九泉之下带领雄兵十万,将**的统治者彻底埋葬!这个结句犹如空谷中一声惊天动地的长鸣,壮怀激烈,使人拍案叫绝,具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一个视死如归,正气凛然的 人的光辉形象,昂然挺立在读者的面前。

第二首“南国烽烟正十年”,是抒写壮志未酬,死难瞑目的情怀,以及对战友满怀**的鼓励。“此头须向国门悬”句,化用春秋时期吴越争霸中伍子胥的故事,使人产生一种强烈的悲壮之感。接下来两句文气渐缓。结句“捷报飞来当纸钱”尤为精绝,不仅与上首诗紧密呼应,而且从这一出人意表的想象中,透露着一个共产主义战士在临危之际,对革命事业仍然充满乐观主义的坚定信念。宋人陆游放翁在临终之际,给他的子女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绝笔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如以此与陈毅的这首诗相比,则陆游虽对国家的统一表示坚信不移,但细味诗意却悲而不壮。陈毅此诗则于抑扬跌宕中尤显其悲壮,感人至深。

第三首“投身革命即为家”,表达了诗人面对死亡的坦荡胸怀和共产主义必定胜利的坚定信念。陈毅早年投身革命,从此就成了共产主义事业的急先锋,在敌人的 林弹雨中英勇奋进,义无反顾。艰苦的斗争生活锤炼出坚定的革命意志,从战友们前仆后继的斗争精神中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雨腥风应有涯”,**派对人民的 腥屠 总有一天要结束,人民终究会得到解放,光明的社会总归会到来,共产主义的理想必定会实现!为了革命的胜利,个人的生命又算得了什么!“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就是对第一首自问式起句的后回答。这是何等博大的胸怀,何等壮烈的气概!

在陈毅光辉的一生中,有20多年的时间是在铁马金戈的 林弹雨中度过的,而赣南的三年游击战,正如陈毅自己说的那样,“是我在革命斗争中所经历的艰苦困难的阶段”,《梅岭三章》可以说是反映这一历史阶段的具有代表 的杰作。诗人以其崇高的革命情 ,临危而斗志弥坚的豪迈胸怀,谱写成这一不朽的壮烈诗篇。三章比秋月,一字偕华星。它犹如挂在夜空中的皎洁明亮的秋月,它的一字一句犹如黑夜灿烂的明星,将永远激励人们为了壮丽的共产主义奋勇前进。

作品原文:

《梅岭三章》陈毅 〔近现代〕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投身革命即为家, 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词句注释:

旋:不久。

泉台: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也指阴间。

旧部:从前的部下。这里指牺牲了的战友。

旌旗:这里借指**。旌,古代用于指挥或开道的一种旗帜。

烽烟:古代边境有敌人入侵时在高台上点燃起来作报警用的烟火,后泛指战火。这里指当时的国内革命战争。

诸君:这里是各位同志的意思。诸,许多、各位。君,对人的尊称。

涯:边际,止境。

取义成仁:为真理或正义事业而献身。这里指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而英勇牺牲。取,求取。义,正义。成,成全,达到。仁,现在借指崇高的道德。

作品翻译:

今即将兵败身死我该写些什么?身经百战才创立了这番革命事业,多么的不易啊!这次我要到阴间去召集已经牺牲过的同志。带领十万英灵击败*****派!

南方已经打了十年的仗了,我死后,我的头颅要挂在城门上,那些还活着的同志要多多努力,一定要用胜利的消息来祭奠我。

革命者四海为家,含有 腥味的风雨应当有止境,今天为正义的事业牺牲生命,**派必将失败,自由幸福的美好理想必将实现。

作者简介:

陈毅(1901-1972),字仲弘,四川省乐至县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外交家、诗人,中国人民***的创建人和**人之一。1923年加入中国 。曾任红军第四军前敌委员会书记、第六军政委、第二十二军军长, 新四军分会副书记、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员、代军长、军长,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建国后,曾任华东军区司令员、上海市市长、 华东局第二书记兼上海市委第一书记、 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 第八届 **局委员、第九届 委员。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主要著作分别收入《陈毅军事文选》、《陈毅诗词选集》。

创作背景:

1934年10月,江西 红军开始长征,陈毅因身负重伤,留在江西担任军事指挥。1935年,春,他在敌人重兵围攻下,率部突围到江西、广东两省交界的油山和梅山(梅岭山脉的两座山)地区开展游击战争,直到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 发才离开。这三首诗就写于这一时期。(见《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第5页注释1)

表达主题:

《梅岭三章》是中国 人陈毅在被***四十六师围困时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陈毅虽然处在危难之际,但献身革命的决心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心却矢志不移。他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后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艰苦创业,勇往直前,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梅岭三章》诗碑现建于大余县梅关乡梅山村黄坑北侧山坡上。广东省南雄一块《梅岭三章》手迹诗碑。

关于诗碑:

陈毅《梅岭三章》诗碑位于大余县城西南12公里梅关乡梅山村黄坑北侧山坡上。始建于1997年。1934年 红军主力长征后,陈毅留在 革命根据地,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条件下,坚持极端艰苦的三年游击战争。1936年冬,陈毅为摆 政府军的围剿搜捕,藏身于斋坑的岩壁丛莽中,斋坑一处山凹,用毛竹支撑一个窝棚,高仅1米,面积只有2平方米。棚以藤蔓覆盖,一条隐蔽山道,迂回可达。敌人近在咫尺,终未发现。陈毅自知难免,写下著名《梅岭三章》,以示绝笔。其小序云:“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 ,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今在其山凹之上,筑建《梅岭三章》诗碑,高约1.50米,宽2米,厚0.35米。座基高约0.50米,宽约2.50米,以白色花岗石砌筑。碑身为汉白玉结构,其字体镌刻处,采用镏金熨贴。陈毅诗碑与梅关碑林连为一体,构成梅关古驿道一处重要的人文景观。

在闻名遐迩的广东南雄梅关古驿道的中段旁,立着一块陈毅元帅的《梅岭三章》手迹诗碑。2003年8月底,陈毅的次子、时任***总装备部科技委委员的陈丹淮少将视察梅岭时,看到了父亲的《梅岭三章》手迹,倍感亲切,与随同人员一起当场吟咏了这首诗。

梅岭三章是谁写的(梅岭三章的作者是谁?)

《梅岭三章》全诗赏析是什么?

《梅岭三章》是中国 人陈毅在被***四十六师围困时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全诗赏析如下:

第一首诗的前两句用倒接法。照理说诗意顺序应是先写革命事业的开创自然是备极艰难,总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再谈如今自己面临即将来到的牺牲的心情。但做诗要是顺着这个意思去写,就显得太平实。

诗人把“断头今日意如何”一提前,恰似睛空中的一声惊雷,把一个革命者面对牺牲的情景一下子推到了读者面前,给整个组诗造成了一种苍茫悲壮的基调。对读者来说,则能产生一种凝精聚神,急欲一读的强烈效果。再说这一组诗主要在于抒写一个革命者面对牺牲的胸怀,而不在于述说革命创业的艰难,所以这一提前又有侧重意义。

而更重要的是,这个开头对整个组诗起到了大气包举,笼照全篇的作用。所以这是一个发端突兀,豪气凌云的极好的起句。

后两句以“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作结,是对前面自问式起句的呼应,也可以说是自答之词。但这里丝毫没有议论式的叙说,而是以一种奇特的悬想,形象地表明了陈毅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至死不渝的心迹,即使化作鬼魂,也要在九泉之下带领雄兵十万,将**的统治者彻底埋葬!

这个结句犹如空谷中一声惊天动地的长鸣,壮怀激烈,使人拍案叫绝,具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一个视死如归,正气凛然的 人的光辉形象,昂然挺立在读者的面前。

《梅岭三章》全诗如下: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投身革命即为家, 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译文:

今即将兵败身死我该写些什么?身经百战才创立了这番革命事业,多么的不易啊!这次我要到阴间去召集已经牺牲过的同志。带领十万英灵击败*****派!

南方已经打了十年的仗了,我死后,我的头颅要挂在城门上,那些还活着的同志要多多努力,一定要用胜利的消息来祭奠我。

革命者四海为家,含有 腥味的风雨应当有止境,今天为正义的事业牺牲生命,**派必将失败,自由幸福的美好理想必将实现。

梅岭三章的作者是谁?

《梅岭三章》是1936年冬天中国 人陈毅在梅岭被***四十六师围困时写下的三首诗。陈毅虽然处在危难之际,但献身革命的决心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心却矢志不移。他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后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艰苦创业,勇往直前,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梅岭三章》诗碑现建于大余县梅关乡梅山村黄坑北侧山坡上。广东南雄梅关古驿道的中段旁也立有一块《梅岭三章》手迹诗碑。

《梅岭三章》的原文是什么?

《梅岭三章》原文:

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困。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 ,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

〔一〕

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

〔二〕

南国烽烟正十年,

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

捷报飞来当纸钱。

〔三〕

投身革命即为家,

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

人间遍种自由花。

1、译文

1936年冬天,梅山游击队根据地遭敌围困,当时我受伤又生病,在树丛草莽中隐伏了20多天,心想这次大概不能突围了,就写了三首诗留藏在衣底。可是不久,我们又有幸的逃 了敌人的包围。

〔一〕

今即将兵败身死我该写些什么?身经百战才创立了这番革命事业,多么的不易啊!这次我要到阴间去召集已经牺牲过的同志。带领十万英灵击败*****派!

〔二〕

方已经打了十年的仗了,我死后,我的头颅要挂在城门上,那些还活着的同志要多多努力,一定要用胜利的消息来祭奠我。

〔三〕

命者四海为家,含有 腥味的风雨应当有止境,今天为正义的事业牺牲生命,**派必将失败,自由幸福的美好理想必将实现。

2、注释

旋:不久。

泉台:传说中的阴间。

旧部:从前的部下。这里指牺牲了的战友。

旌旗:这里借指**。旌,古代用于指挥或开道的一种旗帜。

烽烟:古代边境有敌人入侵时在高台上点燃起来作报警用的烟火,后泛指战火。这里指当时的国内革命战争。

诸君:这里是各位同志的意思。诸,许多、各位。君,对人的尊称。

涯:边际,止境。

取义成仁:为真理或正义事业而献身。这里指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而英勇牺牲。取,求取。义,正义。成,成全,达到。仁,现在借指崇高的道德。

3、作品简介

《梅岭三章》是1936年冬天中国 人陈毅在梅岭被***四十六师围困时写下的三首诗。

4、作者简介

陈毅(1901年8月26日-1972年1月6日),名世俊,字仲弘,四川乐至人,中国 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家、军事家、外交家、诗人;中国人民***的创建者和**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十大元帅之一),党和国家的卓越**人。新中国第一任上海市长。

以上就是梅岭三章是谁写的的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获赞:686

收藏:22

回答时间:2024-05-14 18:55:08

  •  标签:  

原文链接:http://www.ahhrhs.com/254952/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网友投稿,编辑整理发布,如有不妥之处,请与我方联系删除处理。

今日更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