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正文
棉花产地(新疆以前并没有很多棉花,为什么现在成为了主要产棉区?)

来源:网友提问 浏览数:7541 关注:317人

最佳回答:

1981年8月,邓小平来到了新疆。

这是他唯一一次到新疆,目的是为了考察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新疆生产兵团在1954年10月由毛主席批准设立,原来的名称是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由新疆和平解放后新疆军区的**整编和转业而来。它保持着军队的组织形式,实行农、工、商、学、兵相结合,党、政、军、企一体的特殊体制,既能屯垦又能戍边,为国家安置人员、发展经济、巩固国防都作出了很大贡献。

农垦局在一段时间内取代兵团后,在各方面的作用表现得不如生产建设兵团,因此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意见被提了出来。

邓小平此行,正是为了实地考察,在此前几个月,王震已经来到新疆进行过考察,同样提出了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意见。

兵团城市石河子是必去之地,来到石河子,邓小平想考察兵团基层连队的生产建设情况。先进连队——原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一四五团一营三连连长殷延福,作为原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代表之一被介绍给邓小平。

邓小平想考察生产连队的耕种情况,他笑着问:“殷连长,你们连的耕地有多大面积?”

“8200亩。”

“粮食作物占多少?”

“4800亩。”

“棉花面积多少?”

“500亩。”

旁边有人问:“地膜棉花多少?”

殷延福回答400亩,并说明是在没有铺膜机械,全靠人工*作的情况下进行的。

在那个年代,人工地膜植棉一般连队搞100亩就到顶了,因为还有小麦、玉米、甜菜、杂粮等其他作物。三连搞400亩,让旁边的记者和懂行的干部们听了一惊,向这位连长投以敬佩的目光。

邓小平全神贯注地看着殷延福,又问:“地膜植棉比一般植棉的优越性,你认为在哪里?”

殷延福回答:

一、耕地铺上地膜温度高,在普通植棉播种的时候已经出苗了,赢得了时间。

二、因为提高了地温,土壤里的稀有元素容易被作物吸收,棉花长势好,结铃多,产量就高。

三、霜前花多,棉花质量好,职工也避免冰天雪地剥棉桃之苦。

邓小平满意地笑了,他对王震和王任重说:“这要总结经验,好好推广。”

当年12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建制就得到了恢复。

事实上,兵团的地膜植棉就是在王震的倡导和扶植下搞起来的。

棉花是工业生产的重要原料。历史上,我国的棉花生产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和汉水流域。

根据史料和考古发现,新疆在东汉时期就有棉花种植,一般认为新疆植棉史不少于2000年,但由于各种条件限制,它并不是传统的产棉区。

新疆虽有悠久的植棉历史,但棉花生产直到解放后后才获得新的发展。它是新中国建立以后发展起来的新棉区。

新疆地处纬度45度以北,因为无霜期短等原因,历来被认为不适宜种植棉花。1949年9月28日,王震率**进疆,加上起义的***官兵,新疆的军队达到了20万之众。而当时的形势又决定军队不能撤走,但新疆地广人稀,根本无力供养这么多**,建国之初国家财政也很困难,要往新疆运送补给更是成本巨大,得不偿失。

这样的背景下,**决定军队“一手拿*,一手拿镐”,投入到生产建设中。

铸剑为犁,屯垦戍边——新疆兵团更加艰巨、更加神圣的历史使命由此到来。

巧合的是,王震麾下**中正好包括了120师359旅在内。这个三五九旅,当年因在南泥湾的开荒生产运动而蜚声中外。

有了南泥湾的经验,当初在贫瘠的陕北高原,**都能种出棉花,自给自足,比陕北条件更好的新疆为什么就不行?

为了解决人民和**的穿衣问题,王震决定自力更生抓棉花生产。

要大规模种植,先要在当地取得成功经验。1950年,二十五师七十四团在小拐试种下了第一块棉花地。秋后,这块地收获了棉花,虽然还不多,但无疑让人精神为之一振,新疆确实是可以种出棉花的。

1951年,王震、陶峙岳布置二十五师、 二十六师的各团都试种一两块棉花地,结果多数获得成功,棉花由土地板结不能出棉提高到亩产皮棉二三十斤。

这进一步鼓舞了人心,新疆军区决定在整个垦区推广种植棉花。

能种植和能丰收还是有很大不同的,为了确保产量,王震、陶峙岳与当时来我国工作的苏联植棉专家迪托夫教授签订了《石河子棉花丰产协议》。

这是一份分工负责的合同,合同规定:王震负责**思想工作和从苏联进口棉种、化肥;陶峙岳和陶晋初负责保证生产单位将生产物资及时运送到棉田、按农时下种、科学管理棉田;迪托夫负责技术指导;二十五师师长刘振世、二十六师师长罗汝正负责保证每项技术的贯彻落实。

为了出棉,王震、陶峙岳等人可谓不遗余力,要款给款,要人给人,还创办了**第一所高等学府——八一农学院。

农学院在迪托夫教授的帮助下,大办植棉人员短训班,采取了一系列科学措施。

成果是可喜的。

1953年,**在准噶尔南缘的玛纳斯河流域种植的20000多亩棉花获得了空间的丰收,平均亩产籽棉402斤。

排长刘学佛种植的1.61亩棉田,亩产量竟达到1349斤,创造了全国棉花亩产量高纪录,刘学佛因此获得“植棉状元”称号。

人民日报为此发布了头条新闻,这是新疆有史以来第一次大丰收,是一个伟大的创举,破除了新疆不能植棉的旧传统。

棉花就此成为兵团主要作物之一,有刘学佛等种棉骨干,棉田平均单产不断提高,连年丰产,并培育出“胜利三号”等数个棉花新品种。

王震、陶峙岳和兵团官兵们当年的艰苦开拓,结出了丰硕的成果。如今,玛纳斯河流域已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棉花生产基地之一。

曾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因为体制特殊,被誉为“中国计划经济后一艘****”。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与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兵团也在不断进行调整改革。**的技术和经验早就向地方推广,新疆逐步成长为国内优质棉花的主要产区,棉花单产、机械化率、人均占有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首位。

有了棉花,纺织业也成为了新疆主要工业经济体系之一,如今新疆已成为全国第二大棉纺织大省。

2014年10月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对外发布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历史与发展》***。

这是国新办第一次专门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表***,***肯定了兵团长期以来对地方生产建设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新疆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宁称,建设兵团在戍边之外重要的工作就是帮助新疆发展地方经济。其中,由兵团所带来的先进的农耕技术帮助了新疆的农业发展,而农业的发展则推动了新疆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根据2020年的统计资料,这一年新疆棉花播种面积3761.38万亩,基本与2019年持平。其中,地方棉花种植2419万亩,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棉花种植约1300万亩。

棉花,已成为新疆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

兵团另一个成就是“三大基地”的建设,这点在***里也提到了。

所谓“三大基地”,指的是:全国节水灌溉示范、现代农业示范、农业机械化推广。

棉花是耗水大户,人工采摘也比较费时费力,这对植棉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

现在的棉花种植和采摘,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传统的“拾花大军”早已退出历史舞台。

根据资料,2019年新疆棉花实际机采面积1666.6千公顷,比2018年增加了340多千公顷,全区机采棉面积实现快速增长。

农机农艺正在配套完善中,北疆主要产区棉花机采率已超过90%,一些县市接近100%。南疆机采棉相对发展慢一点,机采率在30-40%左右,预计南疆机采棉近5年会很快发展,尤其是南疆地方棉花规模化生产机械化采收稳步发展。

每年播种时节,拖拉机牵引着精量播种机进行棉花播种作业,在农田里勾勒出优美的线条,展现出繁忙春播的别样风光。

到了棉花盛采期,成百上千台采棉机扬帆棉海,一路欢歌奔驰在硕果满枝的银海里,采摘着丰收的果实,展示着现代农业的魅力。

新疆棉花,已成为我国优质棉花的代名词,其品质得到公认,是中国的骄傲。

获赞:673

收藏:86

回答时间:2024-05-14 05:07:24

  •  标签:  

原文链接:http://www.ahhrhs.com/236253/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网友投稿,编辑整理发布,如有不妥之处,请与我方联系删除处理。

今日更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