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活 正文
独立自主的意思(《两会夜话》:与科技创新同行 向星辰大海进发)

来源:网友提问 浏览数:8092 关注:97人

最佳回答:

来源:人民网 原创稿

3月4日,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开幕当天,“天问一号”传回一张近火局部照片,这是中国首次拍摄的近景火面图像。浩瀚星辰的神秘面纱,在被我们逐步揭开。伴随着北斗、嫦娥、神舟、天问……一个个响亮提气又闪耀星空的名字,记录了中国探索太空的坚实步伐,见证了中国科技创新的崭新征程。

本期人民网《两会夜话》聚焦科技创新议题,栏目主理人、人民网总编辑罗华,人民网编辑宋子节共同邀请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与科技工作者,一同探讨重大科技创新领域取得的成绩,与科技创新同行,向星辰大海进发。

加强基础研究 为科技创新培根固本

《两会夜话》录制现场。人民网袁悦 摄

在《两会夜话》录制现场,北京交通大学物理系教师、抖音创作者陈征呈现一堂生动有趣的物理“科普课”,以科学知识传播为窗口打开科技创新的“大门”。

“科学传播如同‘飞播’,尽可能选择适合土地的种子,飞机大面积播种,有的种子可能发芽。科技教育很像插秧,每一棵都要精心呵护,让它成长。两者之间是配合关系。”谈到科学传播与科技教育的关系,陈征这样比喻。

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博士研究生王博艺看来,科普可以让单专业工作者以更快速度接触到不同学科的视角,“多学科交叉将是未来的一个方向,高质量的科普节目能够以更快的速度推进现有区分式学科向着交叉学科迈进。”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对此,陈征打个比方:“基础学科好比是造积木,提供不同的积木就有更多的拼插可能性”,当人们有了对基本原理的掌握,就会产生更多研究路径,因此我们将基础研究称为科技创新的源头。

“我认为科技创新中,‘科技’一词可以分成‘科’‘技’两个方向,‘科’要做的是回答一个问题,‘技’是去解决一个事情,‘科’与‘技’相互之间不断碰撞、相互启发。在这个过程中,基础科学的发展将会对技术有极大的促进与推动,科技革命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基础研究产生革命性突破的基础之上。”王博艺表示。

增强自主创新 先进技术研发应具备前瞻性眼光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教授、“月宫一号”总设计师刘红与主理人罗华、主持人宋子节现场交流。人民网袁悦 摄

“离开地球环境,人类如何生存?”“地外生命保障体系能够维持多长时间?”一系列前沿性的问题在《两会夜话》节目中抛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教授、“月宫一号”总设计师刘红介绍说,“月宫一号”系统经历了370天实验,做到闭合度98.2%,即人生存所需物质的98.2%可以在系统内循环再生保障,不需要外援补给,1.8%需要外援补给。

坚持自主创新,将核心关键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刘红介绍,“月宫一号”是中国自主创新的产物。“考虑到人类以后会到更遥远的太空进行探索。长期在地外环境中生存的技术很复杂,需要提前多年进行研究。”谈到从事“月宫一号”研究的初衷时,刘红这样说。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北斗导航系统科学家徐颖与主理人罗华、主持人宋子节探讨北斗导航系统。人民网袁悦 摄

北斗系统同样是我国独立自主建设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北斗导航系统科学家徐颖表示,“独立自主有两层含义,首先它不依赖于其它导航系统,其次,所有核心关键技术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在徐颖看来,科技创新的独立自主意味着核心技术也要建立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如此一来才可以真正信任技术系统,才能将其它信息网络建立在它向你提供的时空信息基础之上。”

产学研深度融合 为科技创新提供机制支持

“第四次工业革命向大学提出更高要求,产教融合已经成为整个时**展的潮流。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应与社会深度融合,调整自身的学科结构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使大学发展与社会同频共振,使大学始终站在技术革命的前沿,进而引领社会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以视频连线的方式参与《两会夜话》,提出对于产学研融合与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看法。

作为一名企业家,全国人大代表、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立足市场角度表达了对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的看法,“一直以来,产学研的深度融合,都是国家全面完善科技创新制度和组织体系的重要着力点之一。对于我们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杨元庆介绍道,产学研深度融合就是“顶天立地”的过程——“顶天”就是以先进的原创科研成果为基础;“立地”就是让科研成果能够走出实验室,打造出从技术创新到商业模式的革新,再到智能化实际应用的产业价值链,从而让智能化得以立地。

“要让科研成果走出象牙塔,实现产业化、市场化,从而帮助各行各业来实现从决策的更精准到流程的更高效,从而帮助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更加智慧、便捷,能够实现更加美好的智能化未来。”杨元庆表示。

展望“十四五” 科技创新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

回顾中国近年来在重大科技创新领域取得的成绩,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攻坚克难的结果。

罗华谈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是一种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一方面发挥我国制度优势,即“集中力量办大事”,面向国家战略性需求,集成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社会资源进行重大科技攻关;另一方面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的创新主导地位。“我们的探火探月工程、北斗导航系统,都是通过举国体制推动成功的。”

《****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中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建议》中指明科技创新要补哪些短板,锻哪些长板,科技创新如何与实体经济进一步深度融合等问题,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描绘了一个美好的蓝图。”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徐晓兰表示。

展望未来,徐晓兰期待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基础上推动建设制造强国,打通创新链、产业链、金融链等,实现“链链相联”,打通链条之间的壁垒、障碍,实现强链补链,夯实基础。

立足北斗导航系统,徐颖对新导航技术研究表示关注,“‘十四五’期间北斗系统将持续努力建成一个天上好用、地上用好的系统,在很多行业中还存在可以挖掘的应用空间,可以说北斗应用更需要借助新型举国体制优势继续推动与发展。”

杨元庆表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只有实现产学研的深度融合,才能进一步贯通基础前沿和关键技术的研发、应用与产业发展的创新链,形成系统合力,持续培育和壮大创新动能。

获赞:445

收藏:79

回答时间:2024-05-03 09:39:45

  •  标签:  

原文链接:http://www.ahhrhs.com/233395/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网友投稿,编辑整理发布,如有不妥之处,请与我方联系删除处理。

今日更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