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活 正文
不举什么意思(语文知识22词类·助词)

来源:网友提问 浏览数:8176 关注:234人

最佳回答:

助词是附着在其他词、短语或句子上,在结构、时态或语气上起辅助作用的虚词。

一、助词的类别

助词可分为三类:

(一)用于语句中表示结构关系的助词是结构助词,主要有现代汉语的“的”“地”“得”“似的”和古代汉语的“之”“是”“者”“所”等。

(二)用在句中表示事物时态的助词是时态助词。在现代汉语常用的时态助词是“着”“了”“过”。“着”表示正在进行时,例如“他看着我”;“了”表示已经完成时,例如“他走了过来”;“过”表示过去完成时,例如“扛过*”。

(三)用于句子中、后,表示各种语气的助词是语气助词。有人称语气助词为“语气词”“发语词”。现代汉语的语气助词主要有“的”“了”“吗”“吧”“呢”“啊”“哇”“呀”“哪”“罢了”和古代汉语的“也”“矣”“乎”“邪(耶)”“哉”“夫”“耳”“而已”等,这些语气助词分别表示陈述、祈求、疑问、感叹的语气。

二、助词在语法上的作用

助词是独立性差、无实义的虚词,必须附着在别的词语的后面或前面。凡是附着在词语后的都读轻声。请注意,结构助词“的”“地”“得”都读轻声“de”,少数人习惯于读轻声“di”,这三个助词在语法中常常作为定语状语和补语的标志。

(一)“的”字常用在词或短语后,使其成为定语,用来修饰其后的中心语,如“伟大的事业”“我的家”“憨厚的墩墩”“运行的列车”。“的”还可以放在实词后,与其组成具有名词功能的“的字短语”,例如“吃的用的”“公司的”“国有的”“大的小的”“我们的”。实际上“的字短语”是可以补出中心语的,比如“国有的资源”“我们的私产”。

“的字短语”是1981年7月《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提出来的,过去称为“的字结构”。

(二)助词“地”通常用在副词后,表示前面的词或短语是状语成分。当谓语是动词或者形容词时,它前面的成分是状语,应该用“地”,例如“他嚅嚅地说”“小王气喘吁吁地追了上来”“他从昏睡状态慢慢地醒来”“谨慎地处理问题”。《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曾建议用“的”取代“地”,一度淡化了助词“地”,而实际语言实践中人们也确实常常将“地”写成“的”。

(三)“得”字通常用于动词或形容词后面,表示其后面是补语成分,用来表示可能、结果或程度,如“拿得起,放得下”“他激动得哭了”“他笑得直不起腰来”。在语言运用实践中“得”被写成“的”概率极高。

(四)文言中的“之”字做结构助词时的几种情况:

1.相当于于现代汉语的“的”,例如“道(导)千乘之国”(《论语·学而》)“夫兵者不祥之器”(《道德经·第三十一章》)。

2.放在主谓短语之间,取消该短语的独立性,例如“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论语·八佾》)“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庄子·逍遥游》)。

3.表示宾语前置,例如“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孟子·梁惠王上》)“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爱莲说》)。相关短语实际表达的分别是“不举一羽(举不起一根羽毛)”“不见舆薪(看不见整车柴禾)”“爱莲(喜好莲花的人)”。

4.表示定语后置,例如“齐豹之盗,而孟絷之贼,女何吊焉”《左传·昭公二十年》“食之重者与礼之轻者”《孟子·告子下》。相关短语实际表达的意思分别是“叛逆的齐豹,还有邪恶的公孟絷”“分量重的食物跟分量轻的礼法”。

5.凑音节,例如“久之,乃得解”(《史记·郭解传》)“顷之未发”(《荆轲刺秦王》)。

(五)在此特别强调一下古汉语中的另一个比较少见的结构助词“是”。

“是”字做结构助词时,也是表示宾语前置的,作用同助词“之”,例如“唯利是图”,又比如“愎谏违卜,固败是求,又何逃焉”(《左传·僖公十五年》)“原田每每,舍其旧而新是谋”(《左传·僖公二十八年》)“今闻夫差……珍异是聚,观乐是务……安能败我”(《左传·哀公元年》)。以上各例相关短语用今天的语言来解释,分别为“只图利”“本来追求失败”“谋求新的”“聚敛奇珍异宝”“追求游玩享乐”,“是”只起到了辅助作用,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六)关于结构助词,不能不说一下“所”。

“所”是放在词或短语前的助词,与它后面的动词性词语共同构成所字短语,过去叫所字结构。所字短语是相当于名词性的短语,实际上所字短语是的字短语的翻版。比如“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谓”“是吾剑之所从坠”实际就是“见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说的”“这是我的剑坠落的地方”意思。

既然如此,用了“所”就不该再用“的”。

以下所举例子都是我随手从近期的网文中**下来的,都属于画蛇添足,多用了“所”或“的”字(有些例子还有其他语病):

1.XX所携带的核弹头。

2.非洲国家对于冲突所带来的全球粮价、燃料价格上涨深感担忧。

3.还没有走出美方所制造的困境。

4.两国**人所达(成)的重要共识。

5.不少为满清皇宫中所珍藏的历代书画。

6.只不过是西方国家……不想让中国成为他们所主导的世界产业链体系当中的一员。

7.张XX教授在“世界读书日”所撰写的指导文令人绝倒。

8.对于臣下,平日要考察他所亲近的人,富有时要考察他所相交结识的人,显达时要考察他所举荐的人。

下面几例虽然不存在“所”与“的”冲突,但“所”字仍然是多此一举的蛇足,应该去掉。

9.一旦暗物质被人们所发现。

1O.为世界所贡献了*作系统的选择,都可能被量子攻击所监控。

11.也正是因为这三重脱离,导致他们被西方的学术教育所**。

语言实践中“所”字用错的概率极高。

(七)古汉语结构助词“者”:

1.表提顿:提出人或事物,停顿一下,然后引出解说的内容。例如“陈涉者,阳城人也”(《史记·陈涉世家》)。

2.相当于今天语言中的“……的人”“……的事物”“……的情况”“……问题”“……的方面”等。例如“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上》)“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告子下》)。

3.定语后置的标志。例如“其嵌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钴姆潭西小丘记》)。在这个例子中,“下”“上”分别是定语。

(八)“啊”作为语气助词读音本为轻声的“a“,常常要加重读为“ā”,由于受到前面字的韵母或韵尾的影响,“啊”可能要读成“呀ya”(如“你找谁啊”)“哇ua”(如“你怎么不跑啊”)“哪na ”(如“这事咋办啊”)等。有相当多的人不知道“啊”有变音的属性,在语言运用中直接就写成了“呀”“哇”“哪”这个问题我曾在《语文知识4普通话中汉字的变音》中谈到。

语气助词不是叹词。有人思维不清晰,常把助词与叹词混为一谈。必须明确,独立运用的“啊”之类是叹词,附着在词语上的“啊”包括文言的“乎”“哉”之类的是助词。

(九)古文中常出现助词连用的情况,主要起增强语气的作用,例如“弗可为也已”(《左传·定公六年》)中的“也已”,“是豢吴也夫”(《左传·哀公十一年》)中的“也夫”“忧之如何,如舜而已矣”(《孟子·离娄下》)中的“而已矣”都是助词连用。

本文并未对文言助词展开了讲解,只是针对部分要点难点问题作了强调。

获赞:389

收藏:40

回答时间:2024-04-17 07:24:17

  •  标签:  

原文链接:http://www.ahhrhs.com/232484/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网友投稿,编辑整理发布,如有不妥之处,请与我方联系删除处理。

今日更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