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活 正文
武德(中国传统武德)

来源:网友提问 浏览数:2497 关注:204人

最佳回答:

武德,是指“止戈为武,正心为武、尚武崇德”的精神。

我国古代对"武"的理解是泛指军事行动。

《说文解字》上说要"止戈为武",它的意思是要以武禁暴治*,止息干戈,而求得安定和平。"

武"的原意并不是叫人们去"穷兵赎武"而称王称霸,恃强凌弱,怠意*伤,灭人国家,占人土地,夺人财物,奴役人民。如果那样做的话,就不是"武",而是"侵略"了,侵略是不配称"武"的。

近代以来,人们把练习拳脚、刀、*技艺称为武术,其目的是为了防身和健身,并不是为了欺侮他人。我国武术界历来有一个好的传统,那就是尚武崇德。具体地说,我们今天练习武术,其目的主要是健身强体,防身自卫,同时也应具有主持"道义"的责任。

习武之人,应该是道德高尚的人,心胸开扩的人,有正义感的人,明辨是非的人,遵纪守法的人。要求习武的人,都必须充分认识和完全理解武术的正当用途及习武的目的,都必须严格地遵守武德。  

一、尊师重道

自古以来,武术界非常重视师承关系,强调“凡习武之徒,必须以贤为师,谦虚好学,尊敬师长,重视武德”。武术正是在这种严格的、特定的师承关系约束下,在民间广泛传播与发展的。

“尊师”,即尊重师长,一般指晚辈对长辈的俗称礼仪,从学校和武术界来讲,泛指学生对老师、徒弟对师傅的固定礼节。

“重道”,即尊尚武德、爱好武术与道德修养,泛指人的品格与技能兼修的境界。

二、谨慎择徒

择徒是严格武德的第一关口。武术界有“未曾学艺先识礼,未曾习武先明德”,“武以观德”等之说。谨慎择徒作为一种手段,有效地限制了不法之徒跨入武林大门,保持了武林的纯洁。因此心意六合拳始终秉承三不教原则:1、恃技寻斗者不教;2、恃技为歹者不教;3、炫技逞勇者不教。心意六合拳核心原则:宁可失传,不可*传。

三、除恶扬善

武林历来视不讲武德者,视豪门恶棍为不共戴天之仇。要求习武者主持正道,扶弱压邪,集中体现在“仁”与“勇”的结合。保卫国家抵抗侵略,是武德的高体现。

四、重义轻利

重义轻利自古以来是武林所推崇的武德信念,按照武德的认识价值衡量,重义轻利实质是习武者对自我与社会的双重认识,它能唤醒习武者既勇又武、刚强不屈的人格尊严,完善其披肝沥胆、万死不辞的信念,终借武技行为去反映这种认识,追求有意义的生命价值。

五、勤学苦练

习武者必先学武德。这并非仅是社会的要求和约束,也不仅是事关自身品德修养的问题,而是直接影响到习武能否登堂入室,学得武艺的精髓真谛。这种修养也微妙地运用到技术和战术上。

武德作为中国传统伦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其道德精神表现实质还是中国传统伦理精神在武术领域内的体现。它的内容虽然也随着各个不同时期的发展而不断的补充和丰富,但其本质仍表现为:仁、义、礼、智、信、勇。

仁:

在一定程度上概括了人的全部道德意识,这也是习武者高层次的品德追求和德行的高境界。仁的基本涵义就是用广博的爱心去爱一切人,仁的核心是悌,要求武林中人具有师慈徒孝、兄贤弟恭、朋亲友爱。忠恕则是为人之方。要求习武者忠于师门。更广义的理解,就是要忠于事业,民族和社稷,要与人为善,以爱人之心宽恕他人,求及安宁祥和。

义:

义为行善之本。再武德中还可以理解为“仁”是通过“义”的环节过渡到人的道德行为。

“义”是依“仁”而行的方法、途径和标准,“义”还根源于羞恶之心,所以它还有裁断性的道德判断,是羞耻与否、善恶与否的“应该”标准。

此外,在武德中还把“义”理解为秩序、等级。“义者,宜也”,就是要习武者的言行举止要与自己的身份相等。君臣父子,师徒兄弟的纲常不能*,这是武林中人心目中神圣不可侵犯的人伦。

礼:

“礼”来自人的恭敬辞让之心,是仁义道德的节度及由此产生的待人接物的礼节仪容。武术界对“礼”有着严格的标准和规定,并由此而衍生一系列具体的、形式化的礼仪,直接付诸于习武者道德践履,以作为其行为的文饰。

“礼”还包括制裁制度,对违背“礼”的人要给予处罚。

“礼”在武德中具有实践的意义,它不但告诉人们习武者“应该做什么”,而且还告诉其“应该怎么做”,是“仁”与“义”向行为落实的一个重要环节。

智:

当习武者有了武德情*和礼仪规范后,还须有自觉的道德意识,这就是 “智”。智的功能就是认识“仁”“义”,并保证它的实践。它根源于人们的是非判断之心,其功用就在于体人生、知人伦、明是非、辩善恶,唯有如此,不能进行坚定的行为选择,才能“穷不失义,达不离道”,做一个“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侠义之人

信:

“信,诚也”,“诚,信也”。“信”、“诚”互训,自然是说诚实可靠就是诚守诺言,二者一也。

守信用,重许诺是武林的传统。“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是武林俗尚。实践诺言,不失信于人,不畏艰难险阻,甚至甘愿牺牲生命,只身赴死的事迹,历代多有所闻。可见,守信重诺是武德的重要内容之一。

勇:

武德中的“勇”既是道德标准又是行为实践。

但“勇”又有“大勇”和“小勇”之分。

武德中提倡的是“大勇”,指的是通晓仁义道德、明辨是非善恶之后,果断采用的举止行为。为国为民,匡扶正义,除暴安良,惩恶扬善,扶弱济困等,即为“大勇”之举,在武林中是被极力推崇和效仿的。

“小勇”也称作“匹夫之勇”指的是为私利或意气用事而逞强斗狠。这是为武林中人所不屑。

练武心态:不可盲目无法,不可*之过急,应该按照合理方法循序渐进,自然水到渠成。

传统文化是中华武术的根!

武旨端,强健体魄,卫国防身;

武风正,谦虚谨慎,练武炼心;

武志坚,行善斗恶,勇于献身;

武学勤,拳不离手,朝夕练习;

武艺精,熟能生巧,艺高胆大;

武纪严,不斗凶狠,遵规受纪;

武师慈,爱护生徒,循循善诱;

武德良,尊师重道,敬长爱幼。

获赞:855

收藏:22

回答时间:2024-05-19 04:12:57

  •  标签:  

原文链接:http://www.ahhrhs.com/217554/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网友投稿,编辑整理发布,如有不妥之处,请与我方联系删除处理。

今日更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