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活 正文
镇安塔云山(镇安县塔云山,总有一处晴天会属于你)

来源:网友提问 浏览数:3360 关注:346人

最佳回答:

塔云山是秦岭腹地的道教名山,其主峰金顶约海拔1670米,状似宝塔,上有两座庙堂如尖,直刺云天。然殿堂对面的诸峰满是苍松翠柏,常年云雾缭绕,因此有"金顶刺青天,松海云雾间"的说法,也就有了"秦楚一柱,绝顶道观"的赞誉。

塔云山原名叫"讨儿山"或"塔儿山"等,应该都是根据当地方言的读音,在文献中的不同记述。后由清末光绪三年(1877年)的殿试进士晏安澜,将山名改为今天的塔云山。

关于塔云山历史沿革的资料很少,主要是出自镇安县的志书。山中虽有现存的碑刻五、六十通之多,但历经沧桑巨变,以及人为破坏,碑文已是残缺不全或是难以辨认。镇安县早的县志修编记录,是清康熙六年(1667年),由知县许沺组织纂修的《镇安县志》,其后直至近现代,又有过4次比较大的增编或重修。

而对塔云山明确的文献记录,却只见诸于民国十五年(1926年)的《重修镇安县志》:山巅庙数十间,明万历丁酉年(1597年)创修,殿堂楼阁至今犹昔,视为仙境。至今依旧悬挂在金顶观音殿中的小铸铁钟,上有铭文:万历二十八年造(即为1660年)。这与志书的记载相差三年,有推测认为,志书所载的是庙宇开建之年,而小钟所铸的时间是建成之年。如此推测,也算是情理之中。

因为先前连日暴雨,上山的道路水毁严重,加之疫情防控,且当日又有大雾,所以山上时没有其他游客。平时出行唯恐景区里人满为患,可是,山中真的只有自己独自游览,却又顿感空寂和孤单。沿途不断跟工作人员攀谈,工作人员也特别热情,估计是彼此可以相互慰籍吧。有位负责塔云仙馆至金顶的巡护工作人员,干脆与我相伴而行,由于他是当地人,知道一些塔云山的旧事,也为孤单的行程增添出不少乐趣。

据这位工作人员说,十多年前,在山下小学里发现一口铸铁钟,现在悬挂在塔云仙馆的大殿中。钟的铸造时间,比县志所载的开山年代要早70多年。更重要的是,上面还留有数十位"历**山宗师"的名字。有文化局的专家据此认为,塔云山初始的时间可能更早……

那么,塔云山的初始会早到什么时间呢?从县域的范围看,有嘉靖二年钦赐进士及第资政大夫南京户部尚书卢绅、同年的钦赐进士及第资政大夫西苑农事户部尚书改兵部尚书刘储秀共撰的《朝阳观碑》记述:净渡寺在龙首山顶,始建于唐贞元十四年(798年),初建时结草为庵,明嘉靖十六年(1537年)更为土木结构,同年始建朝阳观。换言之,镇安县域范围内早的道观记录,也是明朝的嘉靖前期,这与塔云仙馆大殿中那口铸铁钟记录的时间十分接近。是不是有理由怀疑,那工作人员所说的铸有"历**山宗师"的铁钟挂错了地方,应该是朝阳观遗物才对。

塔云山上的庙观建筑群,由一馆、一塔、一庙、一堂、九殿组成。

一馆是塔云仙馆,是塔云山上大的单体建筑,可供500香客留宿。一塔是存有清末塔云山道长成明达真身的灵塔,念功塔。一庙为舍身庙(印象中并无实体庙堂),相传有一女子上山求子,果得应验,后背子还愿,却因孩子尿湿还愿用的布施米,羞愧之下将孩子抛入山谷,回家后发现孩子安然无恙,感念建庙。一堂是八仙堂。九殿是观音、玉皇、祖师、龙王、灵官等殿。

"念功塔"近旁,有两通记述清末塔云山道长成明达生平和功绩的石碑。一通是清末重臣、近代著名盐政专家晏安澜所撰写的《念功塔合同碑记》;另一通是由多达121人参与树立的《永寿功高》碑。

据碑文记载:成明达44岁时,因目疾出家,携带私财来塔云山布道。当时山上宫观倾颓,神像朽坏,日用斋供一无所有。面对破败萧条,成明达芒鞋破衲,自耕自樵,倾尽私财艰难维持。在山二十余年,不仅偿还山中旧债,还烧砖凿石,重修山上山下庙宇七所……

"半世从未染红尘,自是蓬莱第一人。身古熏名云玉石,念功塔里贮阳春"(佚名题刻)。可谓是即形象又生动的总结了道长成明达一生。

伫立在"念功塔"前,不禁感慨:信仰对有些人来说,是生命的全部意义;而信仰对有些人来说,只是路过的一道风景而已!

由于雨和雾,大部分的景点都若隐若现。如果是晴天,想必景色会十分壮美!可转念一想,前路且长,总有一处睛天会属于我。

获赞:351

收藏:21

回答时间:2024-05-08 15:17:24

  •  标签:  

原文链接:http://www.ahhrhs.com/201136/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网友投稿,编辑整理发布,如有不妥之处,请与我方联系删除处理。

今日更新
推荐阅读